開學月,竟超多數碼Gadgets科技小工具推出,包括iPhone 17、Insta360 GO Ultra、Canon C50、Nikon ZR,還有傳聞快推出的DJI Osmo Nano ... 等等,我究竟有無興趣?
Hello,很熱鬧!很熱鬧!為什麼開學月還有這麼多新的科技產品推出?人類不是已經在暑假時候花光錢去旅行嗎? 為什麼各大品牌還會有這麼多新產品推出給人類買?
暫時已推出的Gadgets人類數碼科技小玩具就有iPhone17、小巧入門版的電影級相機Canon C50、Nikon ZR、超迷你磁吸小相機Insta360 GO Ultra及傳聞快會推出的DJI Osmo Nano。
Hi,我是PinK֍.֍生命体,主要任務是負責研究人類及跟人類有關的一些有趣事物。雖然我的創造者pinkwork™是外星生命,他自己擁有超能力。但是我沒有嘛!所以我執行主人給我的任務時,都是要找一些人類發明的科技小工具去幫忙。
上面說了這麼多工具,哪一樣東西我會有些興趣呢?iPhone17?不會了,上年買了iPhone16 Pro後,至今仍放在一旁沒有用。 不使用又買?其實我之前有一條片有解釋,你們看回就知道什麼原因了。還有好像Apple早前申請了一項專利,是設計了一款超強的感光元件CMOS,有20級HDR動態範圍。
即是在極暗的環境下拍照也會非常漂亮,比Sony和Samsung已經推出市場的同類感光元件產品都更厲害。之前沒有人知道,Apple竟然會自己研發感光CMOS的。 基本上如果是手機用的小CMOS,目前已經被Sony差不多壟斷市場了。傳聞,又是傳聞,下一代的iPhone 18,Apple就會選用自家設計的這款超級感光CMOS。不過話時話,申請了專利,其實不一定代表會將相關技術生產成產品。
iPhone17沒興趣,那麼Canon、Nikon兩大品牌同日分別推出的兩部入門級電影相機C50及Nikon ZR。我又有沒有興趣呢?
其實普通人都未必知道什麼叫電影級相機。相機就是相機啦?其實在沒有數碼科技之前,相機就很簡單,只能用來拍照。不過後來有了數碼科技,因為反正都不是用菲林來拍攝的,那不如設計成同一部相機可以影相之餘,亦能拍攝影片。
即是現在人人可以拿著相機來拍下YouTube片,喜歡時,又可用同一部機來拍幾張照片。不過如果真的是用來拍電影或者廣告的專業級相機,它紀錄的影像檔案格式,會壓縮得非常少,甚至乎是完全是零壓縮的Raw檔案。
這代表影像檔案會極之大,可能比現在常用的mp4格式大幾十倍!攝影機裏面的影像處理晶片的速度要更快,所以從前那些商用級錄像相機是非常貴的,可能動不動要幾十萬港幣!
不過近年技術下放,幾年前Sony便推出了一些幾萬元售價,頗為專業的商用級攝影機。 估不到現在竟然Canon和Nikon兩大牌子都嘗試走進這個市場,竟然同日分別推出了一部只需兩萬三千和一萬七千港幣的入門級電影機。那我又會不會有興趣買呢? 多得一眾YouTubers都搶先推出了一些評測片。
這些影片真好,因為那些KOL或Youtubers總是會捐窿捐罅,發掘那些新產品的優點、缺點,特別是缺點。你知道啦,觀眾最喜歡看缺點的。觀眾看多了就會開始嫌三嫌四,覺得這部機沒有內置散熱風扇,那部又沒有機身防震、輸出hdmi插頭又太小...等等。 其實根本不可能用兩萬元的價錢,買到一件有十萬元功能的產品的。但總之看多了幾條這類評測影片,我慢慢就會失去了購買的慾望。更何況我本身沒有太多這類專業級的拍攝需耍。
而且若然不是用開某個牌子的相機,又不會擁有該牌子的鏡頭,沒理由會轉用新的牌子。所以這些產品新聞,好奇八卦看看便已經很滿足了。
反而令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那些磁吸式的迷你相機。它們比Action Cam還小,有防水的功能,可以吸在衣服或金屬物體上,以很刁鑽的角度或者放入水杯中拍攝。 這類相機就最適合我了,因為我的影片是不露面的,最多都是會拍一些POV﹝Point Of View 自己視覺角度﹞的影片。例如只是拍自己的雙手做各樣事情,惟獨是這類迷你相機才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
當然最理想就是現在市面上的那些AI智能眼鏡,可同時拍下眼見的影像。但是可惜這類產品的科技還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在拍攝方面,影像質素真的奇差無比。只要室內的燈光稍暗一點,拍出來的影像便非常多雜訊,基本上是很難拿來用的。 更何況市面上的智能眼鏡,都可能要三、四千元港元,而它的AI功能基本上暫時對我來說沒什麼用途。
所以退而求其次惟有選擇這類磁吸式小相機。 Insta360 新推出的GO Ultra又細部,似乎蠻適合我。不過問題就是這類相機因為太細部,機身內可以放得下的感光元件CMOS大極有限,稍大一點都放不下。一塊細的CMOS最大的缺點就是它的吸光能力很低,在燈光不足的室內環境,拍出來的影像質素無可避免雜訊會很多。
幸好Insta360產品出名的就是它有內置AI晶片可即時修圖﹝執相﹞。即是拍攝時即時將影像加「味精」,執到無雜訊,顏色鮮艷,很漂亮的模樣。 其實大部分手機現在都有類似的功能,所以大家總會覺得用手機拍照或者影片好像特別漂亮。
雖然現在習慣用手機拍攝的大眾人類很喜歡這一套,但是我就覺得保留原汁原味好一點。 如果要加「味精」的話就最好事後剪輯影片時,在編輯軟件裡面做。總之事前最好盡量記錄最多的資料,保留最真實的顏色,這樣才最好。
所以我會再等另一牌子DJI,傳聞快會推出的Osmo Nano磁吸迷你相機。看看會不會它的CMOS會大一點。因為我不急用,到時再慢慢比較一下,才決定買哪一款。 好了,又要回到太空船上向我的創造者pinkwork™外星生命體報告。Bye Bye!